1、相中要吃“纏腿面”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早些年,漁家小伙兒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如果遇到中意的姑娘,便托媒人去女方家提親。男女雙方見面,如果彼此有意,男方會擇日去姑娘家讓父母大人“過目”。女方家人要是相中了男方,就會以面條為主食,這叫“纏腿面”。 意味吃了 “纏腿面”,成全好姻緣。
2、新婚洞房掛三寶
海島漁村每逢男婚女嫁的大喜事,不但要在新房貼“韓”字和對聯,而且要掛“三寶”。精心編織的篩子筐、弓箭和桃樹枝。這叫做“三寶喜掛洞房前,趨妖避邪保平安”。
3、新娘腳上不沾土
新人結婚這天,新娘子出了娘家門兒,由新郎官兒抱上花轎(現為轎車)。到了婆家,下轎之前,婆家人便從新娘的落腳處到家門 口兒鋪上席子(現為紅布)。新娘要腳踩席子完成拜天地的各項儀式,直到進入洞房“坐 炕”。這叫“新娘子腳不沾土”,據說這樣可以給婆家帶來福氣。因為大海是漁家人的衣食父母,按陰陽五行的說法,五行相生相克,主宰天地萬物。大海屬五行之中的“水”,水主財,土卻克水,所以漁家人忌諱土。讓新娘子腳不沾土是防備“土腥氣”沖散了福氣。
4、夫妻雙雙椅子扶
在漁家的新人婚禮儀式上,新郎攜新娘緩步走下彩車后,兩位新人要將一把事先放倒在門口的椅子扶起來。因為在漁家,人們對“椅子扶起來”與“日子富起來”發音相同。取此彩頭,祝福新娘進門后,會夫妻恩愛、男勤女巧,把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5、娘子進門先掃地
早些年,海島漁家辦婚事,迎親花轎到了男方家門口,新娘走下花轎,要拿著婆家先前備好的笤帚從外向內掃三下。這叫:“一掃金,二掃銀,三掃掃出個聚寶盆。”
6、褥子下面藏斧子
在漁家,“被窩里掏出板凳”只是一句打趣兒話。有所耳聞,但不曾親眼所見。不過,被窩里確能掏出斧頭來。島里新人結婚當天,新娘子踏著紅錦緞扶起椅子,拜謝天地、父母、親朋之后,入屋“坐炕”。炕褥下面放一把用紅布包裹的斧頭。意味新娘子坐在“福頭”,帶來福氣,會讓婆家的日子越來越富足。
7、公公窗外滾墩子
早年,漁家辦喜事,要舉行一個很有趣的儀式,在新郎新娘拜完天地之后,新娘子的老公公就在兒媳婦身前身后滾動一個圓滾液的木頭墩子。這叫“老公公液墩子,來年抱個大孫子。”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海島人的生育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革,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所以,現代海島,此風不興。
8、瞻舅需逢三六九
新婚第三日,新媳婦回娘家,小兩口兒同行。這在大陸叫“回娘家”,在島上叫“回門”或“瞻舅”。島上不僅叫法不同,而且對“瞻舅”返回的日期要精心選擇,一般都為農歷的三、六、九幾日,圖以吉利。 如逢初一或十一、二十一回門,小兩口兒一般都要在女方家住兩宿,逢初三、十三、二十三回來,這叫作“瞻舅回三,養兒作官”。如逢初九、十九、二十九回門瞻舅,一般都在當天回來,這叫作:“瞻舅回九, 兩家都有。”
9、看“歡喜”
海島婦女生孩子,婆家要派人去其娘家“達喜”。產后第六天,親戚朋友帶著雞蛋到家里“看歡喜”。生男孩兒房門左側掛“弓箭”,生女孩兒房門右側掛紅布。(這種風俗現在巳不多見,它是早期漁家男獵女織的生存狀態的體現。)“雙身子”(孕婦)是不可以進屋“看歡喜”的。客人需將口袋里的鑰匙和錢物等掏出并放于外屋后才可以進臥房探視母子,看過“歡喜”,再如數帶走自己的物品。小孩兒的身邊通常放一塊紅布,紅布上放一把閉合的鎖。據說,這樣能鎖住產婦的奶水,不會被外人帶走。小孩兒也就不會鬧“饑荒”,而會健健康康地成長了。
11、“長尾巴”
島里孩子過第一個生日叫“長尾巴”。 老人們認為,小孩兒過了第一個生日,就是扎下了根兒。就象一顆種子完成了生根發芽的關鍵過程。所以家人要大宴親朋。開宴之前,小孩兒要完成“抓寶”的儀式。在簸箕里裝進石頭(誠實)、大蔥(聰明)、書、筆(學問)、秤(生意人)白面餑餑(吃穿不愁)、錢等物品,讓孩子坐進去“抓寶”。根據抓出“寶”的順序,判斷孩子將 來的造化。不過,簸箕里可謂樣樣都是 “寶”,無論抓出哪一樣兒都能出彩頭。
關鍵字:
瓜皮島住宿 瓜皮島景點
---------瓜皮島漁家婚育風俗